学院简介
中西医结合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安徽中医学院基础部,于1993年10月成立中西医结合系,于2004年11月更名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2017年6月更名为中西医结合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2年学校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为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现有基础医学系、生理与药理学系、生物科学系、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学系等4个系和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科研中心以及党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科与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分团委等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博士54人,正高27人,副高42人;博导19人,硕导43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6人,安徽省杰青2人,安徽省优青1人,青年皖江学者1人,已初步形成一支学历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学科队伍。
学院为学校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依托单位,现有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1个。已形成博士、硕士和本科完整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中西医结合基础为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为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现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曾先后获批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安徽省一流专业。现拥有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MOOC示范项目11门、省级示范课程8门,省级示范教研室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主编、副主编“十三五”省级规划教材13部。目前,共承担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共计183项,其中省级项目102项,省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3项,9门课程入选省级和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40人,为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立德创新卓越班”试点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近五年获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80余项,在“挑战杯”、“远志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一等奖1项。学院本科毕业生近五年考研率稳居学校前列, 2021年考研率为45%,就业率在90%以上。
学院围绕腧穴配伍效应规律与中枢整合机制研究、疾病系统生物学机制与中医药干预研究、脑病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慢性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健康干预研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在中西医结合学科多个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省厅级以上资助科研项目共计53项;发表一类以上学术论文12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9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奋进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秉承“学贯中西,大医精诚”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专门人才。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前江路1号(少荃湖校区) 230012
安徽中医药大学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